現在回過頭想想自己當年的考研經歷,還是會佩服自己的勇氣。我是一個純正的三跨考生,跨地區(qū)、跨學校、跨專業(yè)。當然與那些從藝術到醫(yī)學的跨考
作者
佚名
現在回過頭想想自己當年的考研經歷,還是會佩服自己的勇氣。
我是一個純正的"三跨"考生,跨地區(qū)、跨學校、跨專業(yè)。當然與那些從藝術到醫(yī)學的跨考大神相比,我從哲學到傳播學的跨度只能算是小兒科。但我又的確是個失敗者,在那場轟轟烈烈的考研大戰(zhàn)中,我敗下陣來了,做了回"分母"。
從哲學專業(yè)跨考到傳播學,自復習開始,我便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為什么"跨考考生是最痛苦的考研人群"。翻開參考書,未知的人名、未知的理論、全新的學科體系,我跟大學新鮮人一樣,努力對此表現出了足夠的興趣,然而這種新鮮勁兒很快就被人類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所取代。十幾本參考書三千多頁,仿佛什么都是重點,又什么都不是重點。我所能做的就是從書的第一頁開始翻起,事無巨細,通通閱讀??佳薪涷炚劺锒鄷峒耙稽c--別管別人的進度,安心復習,但事到臨頭又有多少人能心如止水?看到班里考本專業(yè)的同學一兩周便能復習完一遍專業(yè)課,而我連一本都沒看完。急躁、不自信,各種感覺蜂涌而至。在近一個半月的時間里,我的效率很低,也許一天復習8小時,只有4個小時算是真正在看書。考研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場信息戰(zhàn)。收集院校招生信息、考研動態(tài)、參考書目、報考時間等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但就專業(yè)課而言,收集專業(yè)課復習資料才最重要,也最難。因為我是跨校跨地區(qū)考研,想拿到權威的復習資料,難度可想而知。整個復習過程,我就像是在無邊的大海上航行,找不到方向。我找不到真題,找不到課程筆記,指導復習方向的只有五六本專業(yè)課教材。
無奈之下,我只能拼了命地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一切跟所跨專業(yè)相關的資料。雖然現在網絡發(fā)達,只要你想找,就沒有你找不到的,但誰都知道,網絡信息泥沙俱下。我在考研論壇上泡了一兩周,試著用各種關鍵詞組合搜索,如"北師大傳播學""傳播學""傳播學概論""傳播學筆記"……最終找到了一堆所謂的"過來人"的經驗,但互相矛盾的有,言過其實的也有。我也試著跟論壇上認識的一幫"志同道合"的人共享資料,但其實別人能找到的,我也能找到,只是這些都不是一手資料。我無法確定誰說得對,也不知道是否權威,索性將它們全部束之高閣。我的復習進度也停滯了下來,上網、打游戲成了我派遣郁結的唯一途徑。
在我郁悶的時候,一位同是跨專業(yè)的室友倒是忙進忙出,朝六晚九。他報了考研輔導班,老師給他配備了詳盡的參考資料,每周還會給他補專業(yè)課的知識。他臉上明顯帶著志得意滿的神情,根本不像"最苦的跨考人"。
有一次,我略帶醋意地問:"你復習得這么好,是不是輔導班的老師幫了你很多?"他想了想,說:"可以這么說。老師提供了資料,幫我圈定了復習的范圍,確實幫我省了很多事。"我心里哼了一聲,果然是報班的功勞。"但是,我每天都學夠12個小時,而且保證效率。"他說,"老師一再警告過我,雖然信息和資料很重要,但如果跨專業(yè)失敗,唯一的原因就是沒有堅持下來。不管報不報班都是這樣。"
我的臉熱辣辣的。第二天一早,我把閑置了一個月的書包背上,又回到了自習室。此時距考試只有兩個月,不管結果如何,我也想像室友一樣,真正堅持一回。
我沒有獲得勵志故事中黑馬式的結局,專業(yè)課差4分,英語差了8分。室友則順利地考上了目標院校。當我和其他人一道恭喜他時,我心里想的是,如果在那近乎荒廢的3個月里,每天能學8個小時,現在接受祝福的會不會是我?如果能給我再來一次,即使我仍然在找資料上一塌糊涂,我也會堅持到底。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驗_考研幫"有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最新資料下載
2021考研熱門話題進入論壇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會關心:
來考研幫提升效率